
吉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秉承“充满人文关怀的、智慧型、研究型”医院特点,拥有合理化布局,规范的操作流程、现代化的管理,多年来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提升,为肿瘤患者的诊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科室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0名,住院医师2名,副主任技师3名,主管技师3名,研究实习人员1名,其他工作人员10余名。具备丰富的肿瘤病理资源库,形成了针对全身各系统及部位肿瘤的病理诊断优势,建立了完善的病理诊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软组织肿瘤、神经及骨肿瘤在内的各类肿瘤标本取材规范、诊断与鉴别诊断规范;严格的诊断医师等级准入制度、定期继续教育及相应岗位职责考核制度;三级医师诊断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与疑难病例会诊制度相结合等各项诊断质量保障性制度。科室承检全院常规组织学病理、常规细胞学病理、术中冰冻检查,术中细胞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以及部分特殊染色技术和分子病理学技术,为吉林省肿瘤医院的建设及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目前病理科常规外检普遍应用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技术,目前科室拥有最先进的罗氏(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可以做上百种抗体的染色检查。
科室应用新柏氏T5000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开展包括宫颈及非妇科脱落细胞检查,在省内率先开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病理科应用FISH等分子遗传学技术开展了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特殊染色及EB病毒原位杂交技术的开展为淋巴瘤等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目前,我科已通过了包括常规切片、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等20余项各级室间质评,均达到优良水平;肿瘤免疫治疗PD-L1检测顺利通过北欧NordiQC室间质评项目。
病理科生物样本库建立于2012年,秉承“质量先行,合作共赢,来源于临床,服务于科研,造福于患者”的宗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保藏技术规范(试行)》和《生物样本库质量和能力通用要求GBTT37864-2019/1S020387:2018》的要求进行基本建设和持续改进,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标准、体系完善、管理科学的吉林省恶性肿瘤遗传资源保藏中心。2020年10月12日生物样本库通过国家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保藏的审批,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颁布后申报的20家单位中通过的仅4家单位之一,显示我院样本保藏能力已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充分认可。病理科生物样本库共有工作人员6名,硕士学历5名,本科学历1名,所有人员均具有医学或生命科学教育背景,参加了样本库岗前培训、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培训、《临床试验伦理规范》培训等,并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能够熟练掌握生物样本库取材及质量控制等知识及实践技能。生物样本库设有员工办公区、标本采集和接收分离区、低温储藏区、分子质控、细胞质控和病理质控等多个功能区。先后引进-80℃医用低温冰箱和液氨存储罐,低温储藏室配有独立空调系统、UPS电源、氧浓度检测仪和冷链实时监测系统以及eppendorf 4℃低温离心机等仪器设备。同时还与医院其它科室共享包括切片机、酶标仪、Nanodrop 8000、凝聚电泳及成像系统、Westemn blot及蛋白质化学发光成像系统、高倍显微镜等样本质控设备、流式细胞仪、Cobas荧光定量PRC仪、数字PCR平台、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Agilent 2100生物分析仪和下一代基因测序平台等在内的微量样本检测及科研设备。引进国际先进的样本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生物样本信息全程管理和数据安全,目前样本信息管理系统已与医院HIS系统、科研大数据平台对接,能够做到信息实时共享,资源共享,智能化和现代化。
病理科依托吉林省肿瘤医院的专科医院优势。目前已建立的亚专业组包括胸部肿瘤、淋巴瘤、结直肠癌、妇科肿瘤、乳腺肿瘤、泌尿系统肿瘤、骨及软组织肿瘤以及神经系统肿瘤等。病理科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进步的集体,是一个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团队,全体员工将为患者的个体化精准诊疗保驾护航。近几年来,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病理科各项工作均有了长足的进步,相信随着科室的发展,病理科全体工作人员必将为吉林省肿瘤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