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肿瘤医院:强化区域急诊急救能力建设 守护生命健康黄金时间窗
来源:吉林省肿瘤医院 时间:2023-02-24 浏览: 次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实现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推动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提出了以更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率、高质量服务的要求。近年来,吉林省肿瘤医院始终高度关注区域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逐步构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和院内信息共享网络,打造现代化大急诊就诊平台,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急救”服务,全面提升急诊抢救能力,重点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用坚守和奉献诠释责任担当,坚持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首位,慎终如始面对疫情防控新局面,做好后疫情时代医疗救治工作,确保医疗救治快速、准确、高效,努力做到让患者安全、放心、满意。
2分钟内接诊两名高龄休克患者
2月23日上午9时20分,一辆紧急行驶的私家车抵达高新院区急诊门外,伴随着家属的呼救声,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推着平车冲出了急诊大厅,发现患者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言语不能、意识不清,情况十分危急。
经急诊内科医生王超评估后发现,患者意识淡漠,自主呼吸微弱,护士立即进行心电监护,监护仪显示血压63/35,血氧饱和度42%,心率147次每分,呼吸40次每分,情况十分危急。9时22分,医生下达口头医嘱“面罩吸氧,开通静脉通路……”。正当此时,第二名休克患者——一位72岁的女性患者,也被送到急诊抢救室。
一时间,急诊当班的医护人员集体出动参与抢救,经验丰富的门急诊护士长孟庆贺现场指挥,6名护士分成两组为两名患者进行救治。经过药物治疗,第二名患者逐渐有了好转;可是第一位患者的情况却每况愈下。
由于休克,患者出现循环障碍,双手已经冰凉,找到一根可以进行穿刺的血管更是难上加难。凭着独有的手感和技巧,孟庆贺成功地进行静脉穿刺,药液一滴一滴地进入了患者身体,一条生命通道建立了。9时28分,在取得家属同意与支持后,医生决定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准备插管上呼吸机!”,当护士手中的吸痰管插进患者呼吸道时,护士正准备旋转提拉吸痰管,痰液就已经充满了吸痰管,可见痰液早已堵塞患者的呼吸道。吸痰结束后,护士已经连接好呼吸机管路并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另一边也组装了成人苏醒球进行球囊辅助呼吸。9时35分,医生插管成功,连接呼吸机后,监护仪上的指标逐渐恢复。
经过急诊单元医护团队的抢救与处置,这两位经历“生死时速”的患者病情逐渐平稳,14时56分,第一位患者也转出了急诊,进行下一步治疗。看着抢救室的空床和还没来得及收拾的用物,医护们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虽然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却也是一番惊心动魄的较量,而每每都能够化险为夷,则是源自科学的管理。
以科学管理打造精英团队
吉林省肿瘤医院高新院区门急诊团队自2020年6月随高新院区开诊正式组建,团队成员虽然年轻,但工作有激情、有活力,干劲十足,是一支医、教、研综合实力突出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年轻队伍。科室现有医护3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9人。科室负责人副主任杨长良教授,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先后担任CSCO老年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吉林省健康科普专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承担并参与吉林省科技厅及吉林省卫健委课题6项;护士长孟庆贺,主管护师,从事急危重症护理工作15年,曾工作于省三甲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及EICU10余年,具有丰富的急危重症护理经验,曾带领门急诊护理团队荣获长春市优秀护理服务单元,荣获省级优秀护士1人,市级优秀护士2人,并多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奖。
高新院区急诊单元设有单独绿色通道以及内外科诊室、抢救室、留观室、采血室、静点室,抢救室,并配备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医用吊塔、呼吸机、监护仪、洗胃机、除颤仪、心肺复苏机、心电图机、床旁超声、可视喉镜等急救设备,承担了以肿瘤患者急危重症为重点的呼吸心跳骤停、食物药物中毒等各类型的抢救任务。为了给区域内百姓提供优质的门急诊服务,团队时刻以服务患者为己任,通过常态化早会、周会制度,在会上进行“彻底复盘”,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更优化的护理流程、方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应急演练,保证每一名护理人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技术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持续开展护理质量改进项目,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下,扎根临床,不断深化护理内涵,加强专科培训,关注行业最新动态与进展,为急诊急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吉林省肿瘤医院高新院区门急诊团队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本着高水平、高质量的急诊急救能力与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依托医院强大的医疗资源平台与综合技术实力,持续强化区域急诊急救能力建设,聚焦疑难复杂急症,不断延伸扩展急救服务范围,严密筑牢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践行医者担当。
供稿:门诊办公室
统稿编辑:宣传统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