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新闻 > 最新资讯

第十六届CSCO长白肿瘤高峰论坛放疗篇章(二)

来源:吉林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临床精准放疗中心 时间:2021-07-20 浏览:

7月18日上午放疗领域专家继续分享肿瘤放疗学术前沿,聚焦肿瘤精准医疗。


首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贵州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卢冰教授做了“IV期肺癌的治疗策略——非小细胞肺癌(A-NSCLC)放射治疗”的精彩报告,通过解读三项国际研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强调了化疗有效性及放疗的重要性。原发病灶局部控制、寡转移病灶控制非常重要,可以给患者带来长期的优势。


微信图片_20210721071344.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张红志教授带来了“SBRT的物理技术特点——放射治疗的未来”,随着放疗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放疗设备飞速的发展,物理师在放疗事业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所以医用加速器的临床应用测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物理技术的发展,SBRT的适应性更高,照射次数更少,副反应更低。精准放疗同质化协同平台运营管理中心是未来时代解决区域间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有效方式。


微信图片_20210721071344.png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程玉峰教授带来了“从微环境谈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从放疗与肿瘤实质、肿瘤间质角度清楚梳理了有关食管癌局部放疗,免疫联合放化疗等问题进行了精准解读。PD-1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与放疗联合治疗、生存获益及放疗后复发风险相关。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改变免疫微环境,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模式成为研究重点和热点。


微信图片_20210721071344.p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做了“CurrentStandardPracticeafterASCO2021:NasopharyngealCancer”的精彩报告,详细讲解2021ASCO后鼻咽癌的标准治疗策略,分享2021年ASCO鼻咽5项临床研究。在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治疗、同步放化疗探索、同步放化疗结束后的辅助治疗,马骏教授带领团队走出中国经验,我国拥有丰富的鼻咽癌治疗临床经验,改变国际治疗指南。


微信图片_20210721071344.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金晶教授讲解了“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方案选择”,回顾了直肠癌的指南,明确TNT治疗的可行性。从治疗完成率、不良反应、降期、远处转移率等方面对于波兰研究和RAPIDO等研究详细讲解,并展示STELLAR研究结果短程放疗疗效不劣于术前同步放化疗,明显提高pCR和临床完全缓解率。基于核磁危险度分层,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模式的选择,未来基于更详细的亚组分层新辅助化疗的明确方向。


微信图片_20210721071344.p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高远红教授介绍了“把肛留住-低位直肠癌非手术保肛治疗进展”,回顾了国际及国内多中心关于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直肠癌观察等待与根治性手术疗效比较,介绍了中肿的经验,在不降低生存率的情况下,最大程度降低了根治性手术的比例,显著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根治性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率高,疗效好,毒性低,可视情况推荐拒绝手术或无法手术患者作为治疗选择。


微信图片_20210721071344.png


第一轮专家面对面环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韩春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曲宝林教授、青岛市中心医院马学真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远教授对会议内容做了精彩交流探讨。


微信图片_20210721071344.pn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以“胃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为主题,做出了精彩报告。回顾现状胃癌辅助放化疗地位有所提升,然而适用范围却有限。辅助放化疗在胃肠道肿瘤中有前移趋势,TNT新辅助放化疗成为主导模式。本中心开展的PREACT研究显示,新辅助放化疗组肿瘤退缩显著优于新辅助化疗。随着肿瘤免疫治疗时代的开启,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可能是胃癌治疗的突破手段,“放免”联合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都值得探索。


微信图片_20210721071344.p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教授做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鼻咽癌中的研究与应用”的精彩报告,从临床医生的角度介绍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鼻咽癌中的研究与应用。通过逾万例鼻咽癌患者群体的横断面分析,基本摸清了个体肿瘤发展规律;同时利用AI技术仿真出个体肿瘤发展趋势,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AI辅助定位鼻咽肿瘤;人工智能大大提高了放疗精准度和效率,减少了30%的损伤,更是把医生的工作时间从3个小时缩短到半小时,“中山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微信图片_20210721071654.png


江苏省人民医院孙新臣教授带来“非手术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巩固化疗研究现况”。阐述了国内外食管癌现状,明确我国食管癌与西方国家食管癌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差异。根治性放化疗是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的唯一标准。基于现有文献对于根治性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是否获益,结论尚不一致。全面梳理了可供选项择不可切除食管癌的治疗决策,为将来的食管癌治疗明确思路。


微信图片_20210721071658.jp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胸科医院傅小龙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重离子放射治疗新进展:我的认识”,AI为放疗发展提供基础,人工智能方法挖掘更多数据信息。在免疫治疗时代放疗能谱显著拓展,放疗与其他学科综合是永恒话题。傅教授结合放疗技术相关研究与个人多年临床经验,从多方面多角度高度精炼概括了放疗技术的发展过程,为未来的放射治疗决策指明方向。


微信图片_20210721072112.png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重离子医院王小虎教授带来“重离子治癌研究应用进展”。重离子是高端前沿治疗手段,详细讲解了重离子新技术与放射物理学、生物学应用的经验、教训以及生物性有效性。明确质子重离子治疗的优势病种,并展示了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5年成果。进一步说明重离子的有效性、安全性做出阐述。让我们对重离子诊疗规范和治疗指南有了新的认识。


微信图片_20210721072112.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戴建荣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建立SBRT物理项目的技术考虑”,主要从SBRT设备的选型,设备验收、调试,日常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介绍。SBRT技术现已发展成为治疗体部肿瘤的重要技术手段,SBRT高精度的特点对人员、设备和QC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根据病人情况的不同,医生及物理师可以根据需求设定计划方案。


微信图片_20210721072048.jpg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光教授讲解了“高级别胶质瘤放射治疗进展”,从剂量分割模式、辅助化疗周期数量进行探讨。基于GBM异质性高,应采取MDT模式,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式。STUPP方案是目前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TTF治疗GBM显示一定优势,但介入的时机需要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GBM中的III期临床研究中均未超过标准治疗方案,探讨新的给药途径,新的靶点可能带来更多希望。


微信图片_20210721072112.png


第二轮专家面对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浩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白彦灵、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波教授对专家的讲课内容和学术前沿的分享,做了交流。


微信图片_20210721072048.jpg


此次大会学术氛围浓厚,在务实严谨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不仅为全国的放疗工作者献上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也为参会专家和学者搭建了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充分展现了放射治疗临床及科研水平,极大的提升了我院在肿瘤学界的学术影响力,为推动肿瘤放射治疗的个体化精准诊疗做出了新的贡献,将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精准的治疗!



在线咨询

  • 咨询时间:
    周一至周五
    冬季:
    08:00-11:30
    13:00-16:00
    夏季:
    08:00-11:30
    13:30-16:30
  • 0431-80596607
    (高新院区)
  • 0431-85873390
    (湖光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