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检验神通,化疫情阴霾——吉林省肿瘤医院援助通化抗疫侧记
来源:吉林省肿瘤医院 时间:2021-01-27 浏览: 次
夜凉如水,有雪花飘落,打在脸上,湿湿凉凉的,不禁勾起一丝思念的情绪。
距离我院检验科核酸检测“铁三角”小组的三名同志出发驰援通化已经一周有余,远方的战友,你,还好吗?
业务骨干冲锋在前
万广财是“铁三角”中的组长,也是唯一的男生。从19号的星夜驰援开始,他就没睡过囫囵觉,但是他却觉得没什么,“我是咱院最早接触新冠核酸检测的,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还是个男同志,这时候就该主动承担起来”。小万说的没错,他是医院第一批能够开展新冠核酸检测的业务骨干之一,从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筹建、顺利通过评审,再到检测工作常态化开展,他都参与其中并承担了很多工作。医院发出支援通化号召时,还在检测岗位工作的他,隔着防护玻璃向主任指了指自己,摆出了OK的手势,然后转身继续工作。直到临出发前才匆匆的告诉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嘱咐她照顾好自己和父母,就义无反顾的奔赴通化。
这样一个憨厚的小伙子,也是个真汉子。在通化,他冲锋在前,最危险、最累的活主动承担。在移动核酸检测车里,他连夜奋战完成PCR扩增仪的调试,主动申请去了任务最重、危险系数最高的标本制备区,以及耗时最长、工作难度最大的夜间检测组。虽然检测车上温度很低,但是每一次完成工作后出来,都是大汗淋漓。目前,他已检测新冠核酸标本3000余例,筛查出1例阳性标本,他所在检测组共检测出7例阳性标本。
老手新兵不顾伤痛
刘玟妍是“铁三角”最小的同志。到通化后,高强度的工作就让她曾因外伤导致的颈椎病频繁发作,工作时,她穿着厚重的防护设备,在检测车里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闷热、饥饿都在其次,颈椎病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确是实实在在的。这在以前,她都是一下班就冲到康复科的,但现在她不顾伤痛,咬牙坚持,始终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兢兢业业的完成所有工作。
别看这个94年生的小姑娘才来医院半年多,在大家的眼中还是小妹妹,但在核酸检测上却是个“老手”。上学期间就一直从事PCR相关实验,在科室也一直是新冠检测组的主力。此次,她被分配到核酸扩增区工作,主要任务是分析数据,她准确判断阴、阳性及不确定结果,做到及时复查,准时上报,将病毒扩散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同组老师给她最多的评价是认真、稳重,也真算得上是老手新兵啦。
巾帼战士从容逆行
孙唯秀是“铁三角”的技术骨干,技术全面是科室领导对她的评价。接到医院支援通化的号召时,孙唯秀马上主动请战。“当时啥也没想,疫情需要就去呗,可是我把爷爷奶奶忘了。”接到出发通知的她本来因兴奋涨红的脸,一下子紧张起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还是把第一个电话打给了爷爷奶奶,“爷爷,我要去支援通化了,不过没事,现在防护的都可好了,啥事没有,您和奶奶踏实的在家等我回来哈”,说着她不禁留下了眼泪,“哎呀,你这傻孩子,哭啥,国家需要咱就上,保护好自己,我俩啥事没有,你天天没事就给我俩视个频,有事就忙……”电话那头传来爷爷奶奶的声音。
去往通化的路上,孙唯秀隔着玻璃仿佛看到了爷爷奶奶的脸,他们的鼓励让她更加从容,逆行而上。凌晨01:30抵达通化,一到地方孙唯秀就开始忙碌起来,她和其他支援队伍一起被统一混编分组,负责2号及6号移动核酸检测车,全部支援人员统一指挥调度实行全天三班倒。短短几天内,她所在小组在密切接触者中共筛查出7例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及时有效地避免了病毒的传播扩散。
疫情防控,时不我待。吉肿检验科的“铁三角”还奋战在防疫一线,他们工作得太辛苦,甚至没有时间发回太多的消息,仅有的几次连线也都能听出他们疲惫的声音,但他们从来没有抱怨和诉苦,而是用轻松的话语让家人和同事放心。在他们的身上,有吉肿人的大爱和奉献,也有吉肿人的无畏和担当。我们就是要这样,握在手里,我们相互温暖,打出去,就个个都是拳头,都是扼住病毒咽喉的英雄。
愿,阴霾早日散去;盼,勇士凯旋而归!
宣传统战科、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