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提升工程|新技术挽救患者生命——吉林省肿瘤医院高新院区重症监护病房成功开展DPMAS人工肝新技术救治一名急性肝衰竭患者
来源:吉林省肿瘤医院 时间:2023-08-17 浏览: 次
DPMAS人工肝技术是项复杂、难度系数很大的高水平治疗手段。日前,吉林省肿瘤医院高新院区重症监护病房成功实施首例DPMAS人工肝技术,挽救了1名急性肝衰患者生命,目前,患者病情好转,顺利出院。
患者女性,55岁,2020年10月行“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腔病灶切除+盆腔黏连松解术”,术后病理为高级别粘液性癌,后经多种药物联合抗肿瘤治疗,肿瘤控制平稳。但治疗间歇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一般状态较差,于8月2日入院,考虑为药物副反应,予以对症治疗。8月9日,患者黄疸逐渐加深,一般状态恶化。总胆红素由入院64.4μmol/L,迅速上升到296.7μmol/L。患者出现浅昏迷,考虑出现急性肝衰竭转入高新院区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立即成立治疗小组并进行讨论,判断该患者适应症明确,无禁忌症。最后决定使用今年科室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即人工肝为患者进行治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是采用中性大孔树脂(HA330-11)和离子交换树脂(BS330)两种吸附罐联合进行血浆吸附治疗,在两种吸附罐的组合应用下,经由胆红素吸附罐特异性吸附胆红素、胆汁酸,再经过树脂罐非特异性吸附氨、芳香族氨基酸、炎症因子、内毒素等肝衰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打破免疫紊乱、毒物堆积导致肝细胞进一步坏死的恶性循环。可迅速改善黄疸症状的同时清除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在副主任医师张国兴的带领下,治疗小组为患者进行了首次治疗,过程顺利。首次治疗后患者胆红素下降到208μmol/L,第二天再次增长到266.8μmol/L,遂进行第2次治疗,胆红素下降到169.6μmol/L,患者意识清醒,状态好转。间隔1天后巩固治疗1次,患者胆红素下降到64.6μmol/L,生命体征及全身黄染症状也有明显好转,停止DPMAS继续应用保肝药物内科治疗,并于8月17日顺利出院。
DPMAS技术的成功开展,是高新院区重症监护病房血液净化治疗技术方面的一个新的突破,标志着医院器官功能支持水平不断提高,也标志着我院为重症肝衰竭患者带来了更丰富的前沿救治方法,今后,将给更多重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供稿:高新院区重症监护病房
统稿编辑:宣传统战科